凌云勁竹真君子
來源:安陽市教育教研信息中心 作者:王慶中 發布時間:2022-04-22 是否公開:公開 審核人:王利軍
立人之本,在于立德。含德之厚,則無不克。
——題記
在我家客廳一側的墻壁上,掛著一幅紙頁雖已經泛黃但是墨跡仍清晰可見的《勁竹圖》。那用筆停勻的技法,提頓勾懸的力度,以及引人入勝處的留白,無不展示著畫者精湛的畫功與非凡的氣度。
捧著一本《南華經》悠游品讀后抬頭思索的間隙,酌一盞清茶在唇舌間回味無窮的時光,我總是凝望著這勁竹度過的。在那時,迎面仿佛吹來了無比清冽的風,鼻中也嗅到了潮濕的芬芳,耳邊不時傳來竹筍迅速生長的唏唏簌簌聲。腳下踩著的仿佛不是堅硬的地板而是柔軟的沃土,行走間不免會被竹筍絆倒,鞋底也不免會沾染泥塵。我仿佛進入了清新淳樸之境。于是忽然憶起北宋白體詩人王禹偁在“雉堞圮毀,蓁莽荒穢”之間建起的那棟小竹樓,若是我現在“焚香默坐,消遣世慮”,也定然會獲得“江山之外,第見風帆沙鳥,煙云竹樹”的意趣。
這幅畫的由來,背后有一個頗富傳奇色彩的故事。聽長輩說,我的祖上曾跟隨開漳圣王陳元光率兵平定閩地叛亂,輔佐圣王治理漳州數載。百姓安居樂業,殷實富足,告別蠻荒??芍^功勛卓著。后來直言敢諫的祖上,倍受排擠,漸受圣王冷遇,一氣之下回歸故里。仕途不順,無盡的苦悶和彷徨纏繞著祖上。附近山中有位隱者,德隆望尊。祖上多次尋訪,請他指點迷津。每次都陰差陽錯的錯過。一次進入隱者的小木屋,只見木質的桌子上端正地擺放著這幅《勁竹圖》和一盞溫熱的清茶。圖下留有寫著“凌云勁竹,立德如斯。含德之厚,則無不克”的信札。祖上于是恍然大悟,知悉了隱者的良苦用心:竹子堅韌挺拔,風愈疾而愈勁;惠澤無窮,山有之山青,水傍之水秀。這是啟發祖上修身立德如勁竹,胸懷蒼生,博施濟眾,方能無憂無懼。祖上欣然歸家,飽讀五經四書,再不計個人進退,日夜奔走故里,興辦教育,鼓勵農耕,扶助弱小。甚得百姓愛戴。
“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為本”。這句話是說上自帝王,下至平民,一切都要把立德作為根本。就如那隱者,就如我的祖上。一個家族,一個人,都由立德修身貫穿始終。這也是古代圣人經常強調“修身、治國、平天下”的原因了。
“當整個世界都在追求力量,追求作為力量標志的財富時,修養卻在校正著成功的理論。”愛默生這句話說得著實有道理。人在世上,誘惑太多:金錢、權利、名譽。人若不立德,就會心煩,就會氣躁,就會蛻變為一個個麻木的功利追隨者,他們變得勞頓,變得彷徨,甚至迷失自己,最終變成了爭奪這臺殘酷機器的犧牲品。
唯有立德才能不戚戚于貧賤,不汲汲于權勢;唯有立德才能富貴不傲物,窮困不易行;唯有立德才能心不動于微利之誘,目不眩于五色之惑。
如今,這幅《勁竹圖》仍然懸掛在客廳的一壁。我想,它連同它所蘊含的人生哲理,必將一代一代的繼續傳承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