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表揚學生顏回“不遷怒、不貳過”,有著如此優良的學問德業,孔子三千弟子中沒有第二人了。“遷怒”就是脾氣會亂發;“貳過”,第一次犯了錯誤,第二次又犯了同樣的錯誤。“不遷怒、不貳過”,這也是師德修養所追求的目標之一。
對孩子發脾氣,尤其是施威式的咆哮,無理由的漫罵,除了給孩子帶來恐懼或其他傷害之外,已沒有任何教育的味道。教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,難免會生氣,當被孩子氣得近乎要發怒時,教師應當先離場,讓自己消消氣,因為,憤怒時刻采取過急的行動,除了失態之外,早已遠離了本真的教育。
當然,調皮、玩劣的孩子確實是不能放縱的,是要花功夫調教的,這并不是依靠訓斥、發脾氣甚至打罵孩子,就能夠達到教育效果的??鬃咏逃说膽B度是“循循然善誘人”,教育的主流方式是誘導,說穿了是“騙人”而已,從某種角度上說,教育是“善意的忽悠”,當然,不是亂忽悠,這是要講教育策略和原則的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思想、品格施教,不勉強人,不擋住人,把門打開給學生看,誘導學生進去。與中小學生交往,不要死守邏輯規則,更需要有故事力、共情力、意義感等感性的東西,任何時候“遷怒”都不是好的教育方式。
還有一種與“不遷怒”相近的修養是“色難”,就是態度很難。教師愛護學生,態度很難,有些新教師為了讓學生感到親切,對著鏡子練習慈祥的笑,這是非??少F的。孩子們看到我總是喜歡往我身邊擠,與我打招呼、合影或開玩笑,我不管有多少煩惱看到孩子總是很開心,這是遠距離的親近,很多人都能做到。而離孩子最近的一線教師,如果能夠做到對所有所教的孩子態度都很好,這是很難的,內心上做到堅定地愛所有孩子,就更難了。“罵是愛”、“訓斥孩子是一種嚴厲的、負責任的教育”,這是胡話連篇。你說你愛學生,對學生開口就罵,遇一點小事就訓斥,把脾氣都發在學生身上,發了脾氣之后,你對他再好也沒有用了。
“不貳過”這層修養,比起“不遷怒”的操守,那是更深一層的功夫了。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史,其實是不斷修正自己過失的工作史。而有些老師做了10年的老師,其實只是做了10個1年的老師,因為,他沒有做到“不貳過”,總是不斷重復地犯錯包括那些最低級的錯誤。教師真正要想將工作做得更好,就需要不斷地自省、反思并加強學習,“不貳過”令教師每天總感到自己還不充實,還要改進,做教師的學問同其他學問一樣,如逆水行舟、不進則退,只有不斷地學習包括向書本學習、向實踐學習、向同事學習,還要向學生學習,教師才能不斷進步。
南懷謹先生說,“不遷怒、不貳過”這六個字,如果真能做到,不是圣人,也算是個賢人了。一個教師要想使自己擁有師道的風范,必須朝著“不遷怒、不貳過”的修養而努力。
ALLCOPYRIGHT2010 安陽教育信息網版權所有 地址:安陽市文峰中路
郵編:455000
安陽市教育教研信息中心主辦
豫ICP備12014249